繼Ioniqa和Umincorp之后,Healix成為最新一家面臨破產的荷蘭回收企業,原因在于廉價的原生塑料正全面碾壓循環再生方案。
荷蘭回收行業深陷危機
多年來,荷蘭一直被譽為循環經濟的全球領跑者。
像Ioniqa和Umincorp這樣的創新回收初創企業曾備受贊譽,因為它們開發了處理
PET瓶和混合塑料的高質量技術。
然而,這一發展勢頭已然受挫。2023年,Ioniqa關門歇業。2024年初,Umincorp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也宣告破產。據荷蘭廢物管理協會稱,該國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塑料回收商倒閉。
最新的打擊來自位于馬斯特里赫特的Healix。這家公司曾被譽為循環創新成功典范,如今卻在與涌入歐洲市場的廉價化石基塑料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即將停止運營。
Healix的崛起與掙扎
Healix由企業家Marcel Alberts于2021年創立,肩負一項大膽使命:將舊漁網、繩索和農業塑料轉化為新的高質量塑料顆粒。
該公司迅速被公認為循環創新的典范,甚至因其專注于回收利用難回收材料并兼具環境與社會效益而獲得國際贊譽。
但盡管努力削減了20%的成本,Healix的再生材料價格仍比原生塑料高出約20%。在自身財務壓力下的客戶選擇了更便宜的原生塑料。"所有跡象都指向紅色(預警),"Alberts向荷蘭《林堡日報》承認。
Alberts希望,在即將于10月舉行的國際塑料展覽會上,可能會有潛在合作伙伴出手挽救公司運營。如若不然,破產似乎不可避免。
崩潰背后的結構性原因
Healix的困境并非個例。它揭示了整個歐洲回收行業更深層次的系統性弱點。其中三個核心問題尤為突出:
1、化石基塑料的傾銷價格
全球化工巨頭,尤其是中國、中東和美國的企業,不斷擴大其產能。由此導致的供應過剩使得歐洲原生塑料價格處于歷史低位,使得
再生塑料替代品在財務上缺乏吸引力。
2、激勵政策缺失
與一些強制規定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的國家不同,荷蘭在實施強有力的監管激勵措施方面行動遲緩。沒有法律要求,買家自然傾向于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化石基塑料。
3、成本上升與新稅項威脅
回收公司面臨運營費用上漲,同時政府可能開征新的廢物稅。對于本已舉步維艱的行業而言,此類措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將其推向破產邊緣。
受威脅的循環之夢
諷刺之處在于:就在歐洲依據"綠色協議"推行雄心勃勃的氣候政策之際,對于實現循環經濟至關重要的回收行業卻正在崩潰。
沒有一個正常運轉的回收市場,塑料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就無法實現。回收商認為,若沒有結構性干預,可持續循環經濟的承諾將遙不可及。
"只要原生塑料比再生塑料便宜,循環經濟的夢想就依然脆弱。"行業專家評論
重振回收業的政策選項
專家們日益達成共識,即僅靠市場力量無法確保回收行業擁有可行的未來。可能需要綜合運用財政、監管和產業措施,才能扭轉局面,使天平向循環解決方案傾斜。可選方案包括:
對化石基原生塑料征稅,以減少不公平競爭。
補貼再生塑料生產,以彌補成本差距。
強制規定包裝和消費品中必須含有最低比例的再生材料。
為處理漁網、繩索等難回收物流的回收商提供針對性支持。
此類措施有助于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并鼓勵制造商將再生原料納入其供應鏈。
荷蘭循環經濟的未來展望
繼Ioniqa和Umincorp之后,Healix的崩潰表明,荷蘭其循環經濟先驅的地位正面臨喪失的風險。
除非進行結構性改革,否則很可能會有更多企業破產。
與此同時,這場危機也凸顯了行動的緊迫性。通過適當的激勵、強有力的政策和持續創新,荷蘭回收行業仍可復蘇,并再次為世界樹立榜樣。
然而就目前而言,Healix的命運仍懸而未決——它的故事象征著廉價化石基塑料與脆弱的循環未來承諾之間更廣泛斗爭的一個縮影。
消息來源:行業動態及荷蘭媒體關于Healix和回收行業的報道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