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9月1日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打造美麗中國上海典范的決定》正式施行。其中,依法禁止、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的規定,讓生物降解塑料產業站在了發展的新風口。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塑料垃圾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上海積極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2020年,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規定全市范圍的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等。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4年5月7日對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第0459號代表建議的答復顯示,自方案實施以來,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的落實比例已超90%。但隨著社區團購、快遞外賣等新業態興起,配送環節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仍在增加,塑料污染治理面臨新挑戰。
此次禁塑新規的出臺,對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而言是重大利好。生物降解塑料能夠在自然環境中,通過微生物的作用逐漸分解,轉化為對環境無害的物質,可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塑料的污染問題。其主要類型包括聚乳酸(
PLA)、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這些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能滿足餐飲、包裝、農業等多個領域的使用需求,且
原料多來源于可再生資源,如淀粉、纖維素等,與傳統的石油基塑料相比,具有顯著的環保優勢。
在餐飲行業,上海平均每天外賣訂餐高達兩三百萬單,若按每餐3個塑料餐盒保守估計,每天將產生近千萬個廢棄塑料餐盒。目前,上海餐飲行業各領域減塑措施落實不均,咖啡和西式快餐領域已普遍采用紙杯紙盒紙袋等可降解材料,但中餐、輕食、奶茶甜品等領域,塑料材質餐盒(杯)和包裝袋的使用量依然較大。隨著禁塑令的實施,這些領域對生物降解塑料餐盒、餐具的需求將迅速增長。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行動,而對于廣大餐飲人來說,有三件事亟待落實。
首先是緊急清查庫存,要立即排查現有塑料餐具庫存,在9月1日前務必完成替換,避免因違規經營帶來風險。其次需鎖定合規供應商(點擊查看100個商家),應選擇擁有食品接觸安全認證(QS)、堆肥認證(BPI、ABA)的生物降解塑料制造商,以確保供應穩定可靠。此外,還要關注政策紅利,上海正大力推進綠色包裝補貼政策,替換為環保包裝后可申請專項資金扶持,從而降低成本壓力。部分連鎖餐飲品牌已與聚乳酸生產商建立直供合作,確保新規實施后,所有吸管、杯蓋均為生物降解材質,為行業做出了示范。
除餐飲行業外,快遞包裝領域也是生物降解塑料的重要應用市場。目前,一些可降解的
塑料袋、膠帶等產品已逐漸在快遞行業得到應用。隨著上海禁塑新規的推行,電商和快遞企業為滿足政策要求,將加快采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裝的步伐。
盡管生物降解塑料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諸多挑戰。成本方面,雖然技術進步使成本有所下降,但相較于傳統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價格仍偏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推廣。產品質量上,市場上生物降解塑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產品降解性能未達標準,影響消費者信任。回收處理體系也有待完善,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的回收和處理機制尚不完善,需進一步建立健全,以確保產品使用后能得到妥善處理。
為推動生物降解塑料產業健康發展,政府、企業和社會需共同努力。政府應繼續加強政策支持,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鼓勵研發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并加強市場監管,完善相關標準,規范市場秩序。企業要加大技術研發和生產工藝改進投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加強產業鏈合作,形成完整產業鏈。公眾也需提高環保意識,積極支持和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從消費端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隨著上海禁塑倒計時的推進,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若能克服當前面臨的挑戰,這一產業不僅將助力上海解決塑料污染問題,還將為全國綠色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在環保和經濟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