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塑料產量在過去幾十年間迅猛增長,從1950年的150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超過4億噸,塑料垃圾問題也隨之日益嚴峻。據OECD預測,到2060年,全球塑料生產將達到12.3億噸,其中塑料垃圾將超過10億噸。作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國家,土耳其不僅是塑料產品消費大國,也深受海洋垃圾污染的困擾。
為應對這一挑戰,土耳其政府依據歐盟政策框架,正式發布了《一次性塑料、海洋垃圾與微塑料路線圖》,該文件是土耳其向循環經濟轉型、提升回收利用率、減少海洋塑料污染的關鍵戰略步驟之一。
塑料污染的現實:土耳其的行業背景
2022年,土耳其塑料制品產量達到1050萬噸,其中包裝材料占比最高,為441萬噸。全國塑料消費中約有430萬噸為最終消費品,直接由消費者使用。與此同時,平均每年處理的塑料垃圾量接近190萬噸,其中37%來自包裝、20%來自家庭、16%來自農業、其余則來自制造業和建筑業。
盡管塑料制品使用廣泛,但僅有9%的塑料垃圾被有效回收,其余大多進入填埋、焚燒或流入環境中,造成嚴重污染。
路線圖概覽:三階段戰略實施路徑
短期目標(2025–2027)
國家塑料戰略和行動計劃制定。
制定限制/禁止特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法規,尤其是食品包裝和飲料容器。
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要求企業承擔包裝等產品的回收和處理費用。
強制規定瓶蓋與飲料瓶一體化設計,促進回收效率。
鼓勵旅游業和HORECA行業(酒店、餐飲、咖啡)使用可重復使用和可再填充包裝。
改善飲用水基礎設施,減少瓶裝水消費。
建立塑料生產與消費的數字數據監測系統。
開展全國性公眾意識提升項目,聯合NGO、行業與地方政府合作。
中期目標(2028–2032)
修訂包裝廢棄物管理法規,與歐盟立法全面對接。
明確產品標簽要求,標示含塑料成分及其環境影響。
對尚不涵蓋在歐盟“一次性塑料指令”中的一次性產品進行限制與替代品推廣,如塑料餐具、濕巾、煙草制品等。
重點行業監管加強:包括HORECA、旅游、零售、紡織、農業與交通運輸。
長期目標(2033年以后)
推廣循環商業模式:如產品重用、再填充系統。
支持生物降解、可堆肥材料測試平臺建設。
鼓勵創新設計與研發,發展可替代的一次性塑料材料及產品。
將一次性塑料替代品納入綠色公共采購(G
PP)政策體系。
海洋垃圾治理:從漁具到旅游的全面管理
海洋塑料垃圾在地中海地區尤為嚴重。據歐盟統計,約85%的海灘垃圾為塑料,其中50%是一次性塑料。土耳其路線圖提出:
短期:全國范圍推進“幽靈漁具”回收計劃、開展“垃圾捕撈”項目、建立海洋垃圾監測數據庫。
中期:建立國家級海洋垃圾行動計劃,推動“領養海灘”等公民參與機制。
長期:開發新型可降解漁業設備,防止垃圾通過污水系統進入海洋。
微塑料污染防控:從法規對接到科研推進
微塑料污染治理成為本次路線圖的亮點之一。土耳其計劃:
短期:與歐盟REACH法規接軌,禁止含塑微珠的沖洗類化妝品、清潔用品、肥料等產品。
中期:建立標準化的監測實驗室、實施塑料顆粒泄漏防控立法。
長期:推進城市污水、污泥中微塑料的法規監測,將其納入水污染控制標準。
此外,路線圖也將限制含微塑的護膚品、唇膏、指甲油等產品納入長遠目標,并推動在科研領域設立專項研究項目。
社會共識與協作機制:路線圖背后的支持力量
在路線圖制定過程中,政府部門聯合私營企業、學術界和公眾廣泛參與:
85%的機構代表支持“減少一次性塑料”的緊迫性;
80%以上公眾支持限制或禁止塑料餐具;
超過74%公眾認為生產商與服務企業應為塑料污染負責;
支持可替代材料使用的比例超過77%。
這種社會各界高度共識,為政策落地提供堅實基礎。
結語:向綠色、循環、低碳社會邁進
《一次性塑料、海洋垃圾與微塑料路線圖》是土耳其面對全球環境挑戰、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里程碑。其以多層次、跨行業、全民參與的方式,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塑料污染應對戰略。對于塑料回收與再利用產業而言,該路線圖不僅是挑戰,更是充滿機遇的未來方向。
回收行業、材料創新企業與可持續包裝制造商應密切關注并主動參與到這一政策變革之中,共同塑造綠色循環經濟的土耳其范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