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料機械網 編輯視角】近日,四川成都的一家火鍋店被顧客生生吃的關了門。據媒體報道,這家火鍋店是兩個大學好友在畢業之后合開的,為了賺點人氣和口碑,年輕的老板想了一個“辦120元會員卡免費吃一個月火鍋”的活動。結果沒想到從6月1日活動開始到6月12日火鍋店關門,短短11天,這家店就被吃垮了。
相關人員介紹,在活動期間,來吃火鍋的顧客很多,盡管火鍋店早上11點才開始營業,前來排隊的人從早上8點就開始了,火鍋店推出的這個活動起到了很好的引流效果。但是,很多顧客在來火鍋店時并不只是一個人:有好幾個人使用一張會員卡的,有一天之內重復吃的,有吃不完打包帶回家的,也有自己吃完再將會員卡借給別人的。如此眾多的顧客采取一擁而上吃干抹凈的方法,生生將火鍋店打算一個月虧損16萬的計劃吃成11天虧損了50萬。剛剛創業起步的小店不堪重負,只得關門歇業。
有媒體評論,火鍋店的破產是信任的破產。雖然火鍋店高估了自己的承受力,沒有評估到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對這次活動的失敗應承擔主要責任,但是顧客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會員卡可以看作是火鍋店與顧客的約定,會員卡的背面有一條關于顧客使用的約定:“本卡本人使用,不允許轉借,諒解為感。”所以,火鍋店對這場活動的預期,本質上是建立在互信關系基礎上的,即相信顧客不會亂來,因而活動的成本是可以承擔的。然而顧客的行為卻破壞了這種互信,以至于活動成本直線上升,互信關系的破產才是導致火鍋店破產的根本原因。
誠信是道德范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一個基本準則。火鍋店的破產,可以說是這些顧客破環了誠信準則導致的,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誠信的缺失都會在社會上步履維艱。
在今年1月,北京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因為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餐盒,被北京市昌平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出具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盡管這家公司將已經售出的不合格餐盒全部召回,好在這家公司不合格的產品只生產了30箱,數量并不是很多,且公司主動啟動了召回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不合格產品的危害。此外,安徽一家塑料餐盒生產企業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據安徽省滁州市發布的公告顯示,安徽省一家公司生產的塑料餐盒,呈無色無味透明狀態,因產品有缺口、有毛邊,可能因不夠密封造成漏水漏湯的危害,啟動召回程序,將已在江蘇、安徽兩地去售出的3042000套不合格一次性餐盒召回,以消除安全隱患。
兩家公司都在發現自己產品出現問題的時間迅速做出補救姿態,將不合格產品悉數召回,盡可能的降低不良影響。或許他們犯下的錯誤還達不到失信的程度,但是將不合格產品投入市場的行為無異于在透支企業的信用值,同樣地,誠信也是塑機企業發展的一個黃金原則。一旦企業的信用值過低而得不到市場的認可,等待企業的只能是關門歇業。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企業生存之本,不管一個企業有多少高科技的機器設備,有多少光鮮的榮譽稱號,有多少技術人才以及企業品牌優勢,只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誠信問題,丟了自身的誠信價值那么也就等同于失去了企業價值,終將在市場中消失。
數據資料參考來源:南方網、網易、華商晨報、百度、搜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