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塑料循環利用體系中,美國依舊是世界第四大塑料廢料出口國。盡管本土回收設施持續擴張,但國際出口仍是美國處理塑料廢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至2025年間,美國塑料廢料出口市場經歷了結構性調整:出口總量略有下降,但高品質、可回收價值更高的塑料品種占比顯著上升。
出口規模與增長趨勢
2024年,美國共出口約9億磅(約41萬噸)可回收塑料材料,同比下降約2%,延續近幾年溫和收縮的態勢。然而,在出口總量小幅下降的同時,出口結構出現積極變化: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廢料出口增長24%,達到8萬噸以上,成為增長亮點;
混合塑料及次品樹脂出口量下降3%至5%,反映出低質量廢料的國際需求持續萎縮;
2025年上半年,美國塑料廢料出口額達1.09億美元,顯示出市場的平穩調整。
整體來看,美國塑料廢料出口正從“高量低質”向“低量高質”轉型,市場逐步圍繞清潔、分選充分的高價值廢料重組。
主要出口目的地
美國當前向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塑料廢料,但貿易量高度集中。到2025年年中,按重量(月度)口徑觀察,加拿大(約1100萬公斤/月)與墨西哥(約600–700萬公斤/月)穩居前列,合計占比超過45%;印度(約270萬公斤/月)、印尼(約280萬公斤/月)與土耳其(約120萬公斤/月)構成第二梯隊。
鄰近國家的優勢在于運輸半徑短、既有物流通道成熟、并受USMCA等協定支撐,推動貿易更區域化、低碳化。
若改以價值(美元)口徑審視2024–2025年的主要市場,前十目的地呈現與重量口徑不完全一致的結構:
加拿大以7,180萬美元(27.2%)位居首位
越南以5,829萬美元(22.1%)排名第二
墨西哥為4,661萬美元(17.6%)
印度(1,608萬美元,6.1%)
馬來西亞(1,229萬美元,4.7%)
西班牙(903萬美元,3.4%)
印尼(703萬美元,2.7%)
中國香港(542萬美元,2.1%)
土耳其/ Türkiye(359萬美元,1.4%)
薩爾瓦多(325萬美元,1.2%)
這反映了“價值與重量”兩套排名的口徑差異:部分亞洲市場(如越南、馬來西亞)在高附加值或特定品類(如PET、
HDPE)上貢獻更突出,而北美近岸市場在噸位與穩定性方面占優。
在亞洲目的地中,印度、印尼的再生產能與進口質量管控正持續增強,對PET、HDPE等較潔凈、可回收性高的料流需求穩步擴大。中國香港長期作為轉運樞紐發揮作用,提升跨境流通效率。土耳其則兼具區域加工與歐洲市場聯動的樞紐屬性,對來自美國與歐盟的回收料均保持一定吸納能力。
總體來看,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演化體現出“由遠及近、由量轉質”的結構性遷移:鄰近市場成為壓艙石,承接了更大體量與更頻密的跨境循環;同時,部分亞洲市場憑借價值與細分品類繼續扮演增長點。對美國出口商而言,把握近岸穩定需求與亞洲高價值訂單的雙輪驅動,并配合更嚴格的進口質量門檻與合規要求,將是2025年前后的核心策略。
不同塑料品類出口表現
塑料廢料出口結構在不同樹脂類型間呈現明顯分化:
PET:表現最強勁,需求集中于飲料瓶回收領域,用于再生PET(rPET)包裝與紡織。
HDPE(高密度聚乙烯):出口穩定,主要流向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用于容器與薄膜制造。
LDPE/LLDPE(低密度聚乙烯):持續下降,原因是薄膜污染率高、再利用價值低。
PVC及混合塑料:受進口禁令與環保標準限制,出口持續收縮。
工業邊角料與次品樹脂:保持小規模、穩定貿易,多通過專業出口商向特定行業供應。
這一趨勢體現了全球市場對“清潔、高純度可回收料”的偏好,與國際環保法規趨嚴的方向一致。
政策與監管環境
自《巴塞爾公約》修訂案(2021年)實施以來,跨境塑料廢料貿易受到更嚴格監管。雖然美國尚未正式加入該公約,但與成員國貿易時需遵守相應規定。
主要監管動態包括:
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國提高進口門檻;
美國各州(如加州、紐約、俄勒岡州)加強出口追蹤與污染監測;
港口如洛杉磯、休斯頓成為重點審查對象;
透明度與溯源要求提升,要求企業提供詳細的出口質量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加州在2024年底每月向墨西哥出口約300萬公斤塑料廢料,但其中近一半被判定為不可回收材料,引發政策改革呼聲。
主要出口商概況
“美國塑料廢物出口商數據庫”展示了塑料廢料出口的核心網絡,也映射出其主要目的地結構。美國出口商在全球回收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多數企業強調可持續與合規,確保出口符合國際環保標準。盡管受政策與回收能力波動影響,美國廢料外銷仍在支撐多地區的循環經濟。
美國塑料廢料出口商數據庫
以Poly USA、RPI Global、Domino Plastics等為代表的企業群體,決定了出口的地域分布。Poly USA主要面向亞洲、歐洲與拉丁美洲,依靠高純度分選與完備單證進入高要求市場;RPI Global深耕印度、中國及東南亞,滿足這些地區對再生料的增長需求;Domino Plastics則以加拿大和墨西哥為主要合作方,體現出北美貿易的“近岸化”趨勢。
此外,Intercontinental Export-Import、Avangard Innovative、KW Plastics、Indorama Ventures Recycling等企業形成了多層次出口鏈:北美鄰國承接大體量、亞洲市場拉動高附加值、歐洲與拉美保持穩定需求。
總體而言,美國塑料廢料的出口流向由領先企業的產品結構與物流布局決定:誰能輸出更潔凈、可追溯的料流,就能進入價值更高的市場;而具備近岸優勢的企業,則穩固北美循環。這些供應商正成為塑料回收貿易中連接全球資源與市場的關鍵環節。
市場趨勢與挑戰
2025年,美國塑料廢料出口市場面臨多重變化:
區域化趨勢增強:北美成為循環貿易核心,減少長途運輸與污染風險;
PET成為增長主力,而混合廢料出口快速萎縮;
污染控制成為關鍵痛點,部分混合料污染率仍高達30–50%;
政策趨嚴、成本上升,推動企業加大前處理與分選投資;
再生樹脂價格波動與全球油價掛鉤,增加出口不確定性。
未來的競爭焦點將從“出口量”轉向“出口質量”,從“單向廢物流動”轉向“循環價值鏈建設”。
結語:從數量到質量的轉型
總體而言,2025年的美國塑料廢料出口市場正在從“大量、低值”向“精細、高值”過渡。北美區域循環體系逐步形成,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之間的合作成為新支柱。
領先企業如Poly USA、RPI Global與Domino Plastics憑借嚴格的質控體系與透明供應鏈,在新格局下保持競爭力。隨著全球循環經濟加速推進,2025年或將成為美國廢塑料出口行業從傳統貿易向循環再生產業轉型的關鍵拐點。
(資料來源:usimportdata)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